KAIYUN (中国开云) 官方网站

语言选择: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您好!欢迎访问KAIYUN网站
严格的高技术把关,打造高质量产品注重工作细节,提高服务质量
全国咨询热线:13818201041
热门关键词: 镍钛合金
您的位置: 首页 > Kaiyun百科 > 开云视点

全国咨询热线

13818201041

kaiyun网站问技专精特新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3-19 02:47:08 点击次数:

信息摘要:

kaiyun网站问技专精特新

  kaiyun网站新年伊始,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江阴华昌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每天都有发往欧美地区的集装箱。眼瞅着全年生产任务排得满满当当,工人们干得是热火朝天,公司副总经理夏建华高兴得合不拢嘴。毕竟,厂子生意火,收入才能高,谁不干得起劲呢?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冷门”企业,专业生产食品级、饲料级高品质牛磺酸,年产量1万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2%。

  专注并深耕产业链一个环节或一项产品,在产业细分领域成为“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这样的企业,有着共同的标签专精特新。2023年12月,最新一批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和复核通过企业名单公布,华昌食品就在其中。

  助力华昌食品上榜的拳头产品牛磺酸,是一种由含硫氨基酸转化而来的氨基酸,广泛分布于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有助于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提高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力等。目前全球一年的需求量在8万吨左右。

  囿于供需与区域关系,华昌食品的产能近年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如何在产能一定的情况下提升产值、增加利润呢?夏建华的回答很简单:“目前市场上牛磺酸的定价在每公斤2美元左右,而我们供给红牛等优质客户的价格比市场定价高约30%。”这样的价格要让对方欣然接受并不简单,底气就在于华昌食品远高于市场平均的产品品质,比如硫酸盐含量50mg/L,远低于国标的不高于100mg/L,细菌、霉菌、酵母菌含量都为0。华昌食品生产的高收率高纯度绿色安全牛磺酸因此被列为高新技术产品。

  “好货不愁卖”,这句中国谚语在华昌食品的发展实践中再次得到验证。凭借手里的“好货”,华昌食品与红牛、玛氏、ADM集团、PRINOVA集团等国际食品、饮料巨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这些优质客户中保持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目前,华昌食品的产品出口量约占年产量的95%,优质客户占比超50%。

  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华昌食品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目标,也清晰地描绘出我市着力构建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梯度体系。

  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三轮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出台《江阴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KAIYUN网页 开云com领,厚植创新沃土,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正以星火燎原之势飞速成长,为江阴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市工信局统计数字显示,江阴已形成由92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4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及5家单项冠军企业组成的企业梯队,构筑起逐层升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沿着这条发展路径埋头向前的江阴塞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在2020年就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创新的步伐没有终点。

  这几天,塞特精密邀来国内材料学领域顶尖专家,开始了又一场“会诊”。2021年3000万元、2022年5000万元、2023年6000万元如此巨大的研发投入,只为攻克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卡脖子”难题。

  花钱如流水,对朴素惯了的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沈云彪来讲,不心疼是假的,但这钱花得值!专注高端精密刀具50余载,他心里的账清楚着呢,不仅记企业当下花的,也算今后省的。“从国外进口高端合金材料,平均每公斤要1200元到1300元,实现国产化替代后,能打个对折。”

  不仅如此,作为刀具的基体和根本,原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刀具的性能及耐用度。然而国内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制造起步较晚,目前塞特精密使用的高端刀具材料主要来自德国和卢森堡,不但成本高、交货周期长、选择余地小,而且面临着随时被断供的风险。

  老话讲“钱花刀刃上”,想树百年品牌的沈云彪咬咬牙,给今年的研发投入又批了3000万元。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研发项目就在这样“一根筋”式的决绝推动下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在2024年底能完成抗弯强度最高5000MPa、硬度最高HRA92.8的既定研究目标,真正实现刀具基体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这也是塞特精密继刀具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后致力解决的第三道难题。至于前两题,塞特精工的答案是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解题的过程中获授有效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

  如此急迫的创新步伐背后,是塞特精密主导产品在高精度小模数齿轮刀具领域占国内市场70%、全球市场排名前5的辉煌“战绩”。而这样的脚步,还将继续。

  总投资30亿元的海基新能源10Gwh锂离子电池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正在设备购置;总投资10.35亿元的佩尔科技生物医用镍钛合金材料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计划于2024年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风和医疗高端医疗耗材及机器人生产项目进入厂房主体工程装修阶段在江阴98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如华昌食品、塞特精密一般,一家家专精特新企业用急而不慌的脚印串联成线,点亮“科创江阴”的全景地图。

  2023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72家,有效高企达10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365家,均创历史新高;新增科技型企业1937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18亿元。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江阴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我市将积极推进一批科创平台提档升级,助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江阴不断培优做强新质生产力。